时下,人们总是喜欢“大”的东西,追求大而美。如手机要大,电视要大,房子要大等,这些“大”使得人们生活体验度更好,具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。今天汽车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出行方式,自从推出触摸式中控屏、仪表显示屏之后,屏幕“大不大”也成为购车的参考因素之一了。
从上世纪90年代初汽车数字信息技术展露出萌芽,到万物互联时代云计算、大数据和智能生态的快速发展,搭载汽车数字信息的重要载体——车载显示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。
而随着科技的进步,显示屏幕技术也越来越好,不得不说,用“触控屏幕”取代传统的“物理按键屏幕”,的确提升了整部车的科技感和高档感,就如智能手机刚推出的那时一样,一下子被智能手机吸引住了,原来手机还能这么“智能”,当然人们也乐意为这些改变买单。
从汽车市场最新的一个发展情况,我们可以观察到,当前最新生产的汽车基本都配备了显示屏,有些2块,有些3块,但由于技术和性价比的原因,目前更多的是配备1块中控屏,同时结合少量按键和旋钮,操作起来十分的灵活,这也是目前人们比较喜欢的一种设计方式。
汽车配备中控屏,相应的功能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。除了可操作基本的车载功能之外,还能与智能手机进行相互配合,实现更多的功能,比如打电话、语音、搜索信息、播放视频等,这意味着需要更大的屏幕空间。因此“大屏”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。
为什么人们这么热衷于大屏幕,说真的,除了拥有更多功能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赶潮流、提逼格,而制造厂商也愿意去“满足”他们这样的一个需求,并将其作为一个宣传卖点。
自从全球知名汽车厂商特斯拉Model S大胆地采用了大中控屏之后,这股风潮更是一发不可收拾。从奥迪等这种几十万的车型一直蔓延到了比亚迪等十来万、几万的车型。档次不一样,价格不一样,配备的屏幕数量、形状及功能也有些差异。
话说Model S配备的那一块17英寸中控屏,几乎可利用屏幕操控所有的车载功能,包括太阳能车顶及加速模式(speed mode)。这块中控屏仍是目前高端车型中最大的一块屏。
相对于Model S采用超大屏幕,更多的是车型采用7到12英寸的显示屏幕。如梅赛德斯-奔驰A级车并排配置了两个10.5英寸的显示屏;2019年款奥迪A6中型轿车则配有三个显示屏:分别为10.1英寸和8.6英寸的上下方显示器,而仪表板显示屏的尺寸则为12.3英寸;全新款Ram皮卡也配置了一款12英寸的中控屏……
为什么7到12英寸的车载显示屏会成为主流配置?做贴合设备的厂商深圳极而峰道出其中原由,因为屏幕过大容易反光,从而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,使得驾驶的安全性降低。汽车制造厂商设计时往往要把汽车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,是绝对不允许存在安全隐患的。
顺应这样的一个设计理念,目前极而峰做的就是7到12英寸的车载自动贴合设备,满足人们的“最适”需求。同时为了解决行车过程中,显示屏容易开胶、爆裂的问题,极而峰这款设备兼容了防爆膜的高效、高质量贴合,提高屏幕的可靠性。
总的来说,屏幕并不是越大越好,而是应该有个度,当然未来或许也会有一些新解决方案,使得人们能享受到“大屏”的同时,又不会降低体验感、安全性。比如针对智能手机的大屏需求,行业现在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使屏幕实现可弯曲、可折叠、可卷曲,在有限的空间里,使得智能手机更满足时代的需求。至于汽车显示屏,或许也可以贴上一层更好的防眩光膜,以降低反光带来的影响;或许可以嵌入触觉反馈技术,只需将手放在空中,即可完成滚动虚拟菜单及选项的相关操作;或许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,届时汽车屏幕基本不受限,随心所欲触摸、浏览。
当前,人、汽车、环境的充分交互已经成为汽车市场发展的重点方向,显示作为交互的界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未来车载显示也将升级到多种显示技术并存,实现柔性、透明和全息等新型显示形态。当然这些需要各个产业一起配合,才能更好的推动车载显示产业的发展。